鹦鹉鱼赏析网

《水族》诗歌赏析:关键词解析

发表时间: 2025-02-24 07:48

《水族》诗歌赏析:关键词解析



《水族》

白布包头青蓝衣,端节赛马祭先祖。

厚葬隆祭长久祀,择吉驱邪传水书。

《水族饮食》

饭稻羹鱼酸辣汤,鱼包韭菜鲜香美。

待客敬酒一声秀,联臂举酒饮交杯。

《水族婚俗》

哥弟送亲背新娘,洞房对歌不拜堂。

新娘拜井识水源,挑水认亲把亲访。

《水族》(通韵)

白布包头穿素装,端节赛马祭先祖。

立碑隆祭纳福泽,水历择吉驱鬼物。

《水族饮食》(通韵)

饭稻羹鱼酸辣汤,鱼包韭菜鲜香美。

迎宾敬酒秀一声,联臂举杯尊长辈。

《水族婚俗》(通韵)

哥弟送亲打伞行,洞房内外歌声美。

新娘拜井入乡俗,挑水认亲识长辈。

【解析】

这首诗是2024年8月21日在广州写的。写了三首,但我还是感觉一般,才华有限。

不论优劣,写出来就可以。

为什么写这首诗?

我在给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作诗的时候,我突然想到,56个民族要不要也都作一首诗呢,所以我就试着写一写。

“白布包头青蓝衣,端节赛马祭先祖。厚葬隆祭长久祀,择吉驱邪传水书。”

白布包头青蓝衣。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

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我觉得水族最有特色的服饰不是盛装,而是白布包头青蓝衣,非常能够体现水族浅淡素雅的气质。

端节赛马祭先祖。

水族端节,流行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一般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约在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水族端节传统的庆典活动主要有家族祭祖、端坡赛马、文艺表演、体育竞技、铜鼓和木鼓演奏等。

厚葬隆祭长久祀。

这说的是水族的丧葬习俗。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

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建造方面。这种现象远远超过相邻的周边民族。水族石棺墓有二、三层,外形与干栏住房结构相似,并雕刻有精美的花鸟鱼虫及人物故事等图案。

水族丧葬的隆祭之风,还表现在为死者举行的各种盛大而复杂的吊丧“开控”活动,有的称为“砍利”。吊丧活动规模大小,往往依据孝家经济实力而选择“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特控又称“控腊”的规模最大,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担负得起。水族大多数地区吊丧要忌浑吃素,以鱼主祭品。奉献牺牲,男丧重马及水牛,女丧重水牛及猪。丧葬吊丧活动,有条件的要吹芦呐、跳舞、唱歌、演花灯耍龙舞狮、制作各类纸扎的旗幡伞盖等,客观上成为水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交流、男女社交、聚会娱乐的重要活动。

水族丧葬的久祀,体现逢上清明节要扫墓,逢年过节或家里遇到重大红白喜事,要为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三年守丧过了之后,还要举行隆重的除服活动。尽可能为亡人立碑纪念,是水族悠久的传统习俗。水族地区遗存的众多石棺墓、楼阁碑墓,就是这种遗俗的见证。水族过分重视吊丧活动,过去有些家庭为其所累,借债勉强支撑,结果人劳财散而一蹶不振。

由于丧葬活动集中地反映了水族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信仰世界的生死观与鬼神观,也反映了从祭祖中寻求永生和纳福发展的功利目的,因此成为集中传承孝道和社会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成为禁忌最繁多、礼节最繁冗的民俗活动,也成为民间运用水书、锻炼水书先生的绝妙机会。

水族重土葬,还分浅葬、假葬、深葬,以及杜绝恶性遗传的倒罈葬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族地区丧葬活动逐步呈现不择吉下葬,而以亡人过世三、五天为葬期的新局面,而且丧仪逐步简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风尚。

择吉驱邪传水书。

水书是水族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 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水族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水书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文字的结构多为象形,它保留着水族远古文明信息。在水族地区,水书仍被广泛使用,被人们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由国家档案局推荐申报的《中国贵州省水书文献》文献遗产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择吉驱邪传水书”这一句,最开始写的是择吉驱邪用水书、授水书等。

《水族饮食》:“饭稻羹鱼酸辣汤,鱼包韭菜鲜香美。待客敬酒一声秀,联臂举酒饮交杯。”

饭稻羹鱼指的是水族以稻米饭为主食,以鱼虾为副食的饮食特色。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烹制“鱼包韭菜”是选用鲜活的1—2斤重的鲤鱼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但腹部相连,除去内杂后清洗干净,酒上醇香的九阡酒,拌上荤葱、大蒜、生姜、糟辣,加上少量食盐,然后再将洗净的宽叶韭菜、广菜充填在鱼腹内,将两半鱼合拢,用糯米稻草扎牢,放入大锅内清炖或大甑子中清蒸,约几个小时后取出即成。

“鱼包韭菜”味道酸辣鲜美,鱼肉细腻柔嫩,鱼骨酥脆清香,烂而不糜,香而不浊,即使在大热天搁置三五日也不会变味。

水族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交杯酒、肝胆酒是水族待客敬酒难得的礼仪。水族待客以酒为贵,并有“客人不醉不罢休”的不成文规矩。水族喝交杯酒形式特殊,让席间所有饮者联臂举杯,右手端着自己酒杯向右侧的饮者伸去,而左手则接过左侧饮者递来的杯子,使席间形成一个封闭圆圈的互饮形式。通常由长者、尊者或客人先饮,其余的人则高呼三声“耶--”的祝贺声助兴。

杀猪待客通常有肝胆酒的礼仪,就是将附着苦胆的整叶猪肝,用火子烧结胆管口,煮熟后一道供祭。饮用时,把胆汁注入酒里。肝胆酒表示主人真心诚意待客,象征肝胆相照、苦乐与共。加上苦胆有清火明目、降低血压和帮助消化的功效,适量饮服肝胆酒对身体有裨益。

《水族婚俗》:“哥弟送亲背新娘,洞房对歌不拜堂。新娘拜井识水源,挑水认亲把亲访。”

水族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汉文化传播输入之后,才出现姓氏,但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血缘关系。因此个别地区虽出现同姓通婚现象,但依然恪守“同宗不娶”的原则,即使相距千里之外,相隔数十代之久也依旧不能通婚。违者要受舆论的谴责和习惯法的惩治。

哥弟送亲:水族姑娘出阁,必须有亲哥弟或堂哥弟陪同往返。按习俗新娘出大门两脚不能着地,就由弟弟打伞,哥哥背出家门。然后与陪娘一道步行。若在途中遇到重踩别人脚印的时候,哥弟又需背新娘走过交叉路口。进入男方家门时,仍由哥弟两人,一个打伞,一个背新娘进门。这种习俗,体现兄弟姊妹互相关心的手足深情,亦为水家人独有。

洞房对歌:水家人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编唱。场面严肃而热烈。唱到深更半夜,男家就摆酒席请歌手们吃夜宵,双方就在酒席边相对而坐,继续对唱,欢歌达旦。

新娘拜井,挑水认亲:新娘到男家的头一两天,要去拜井,这是水家的例规。抽空邀约几个亲姑娘一道悄悄地去拜井,一则了解水井的位置和远近,二则为几天后挑水认亲作好思想准备。有的地区新娘去拜井时,必须随身带去两个鸡蛋放在水井里,若两个蛋是相依相靠,就说明夫妇白头到老,姻缘美满。待新娘回门归来,就履行挑水认亲义务。由新郎妹妹陪同,挑着水桶给家族伯叔兄弟每家每户送一挑水,表示认亲。这种习俗至今仍然保持不变。

“挑水认亲把亲访”这一句,最开始写的是挑水认亲有来往、家兴旺、家族旺。

水族的介绍。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水族自称“睢(suǐ)”,关于水族的来源,有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说法。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

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水族的人口数为495928人。

水族自称“睢(suǐ)”,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

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与唐代设置的抚水州有关。

开元年间(713—741),唐朝在今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以安抚水族先民为主体对象的羁縻抚水州,这是中央王朝对自称“睢”族群的确认,族名从此以“水”代“睢”。

据《百越源流史》载,大约在殷商之后,水家先民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为主流的,南北民族融合的二元结构形式。水族先民南迁之后可能融入了百越的“骆越”支系中,然后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因此,水族社会保留着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浓郁文化遗存。

“立碑隆祭纳福泽”这一句,最开始写的是纳福隆祭葬石棺等等。“联臂举杯尊长辈”这一句,最开始写的是联臂举杯喝到味、多趣味、情加倍等等。“哥弟送亲打伞行”这一句,最开始写的是哥弟送亲情意深等等。

我查了一下,白族有蓝、白、青三色包头。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地区,白族对包头颜色的选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未婚姑娘偏亮丽鲜艳,已婚妇女偏沉稳素雅,各个民族皆有这种规律特点。所以,“白布包头穿素装”这一句,改成“青布包头穿素装”、“蓝布包头穿素装”都可以。